歐洲多國即將進入冬季,天然氣供應收緊,讓中國取暖設備供不應求。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出口歐盟的取暖器,銷售季節也延長了一個月左右。不少進口商追加取暖器訂單,帶來了一輪“補單潮”。而在取暖器出口量占全國三成的浙江慈溪,取暖設備生產線全部開工,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春節后。
不過,寧波艾伏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繼文對記者透露,據他所知,這種出口熱之前并沒有出現過,但仍要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我們這個行業主要靠天氣吃飯,如果歐洲明年冬天溫度不低,造成產品滯銷,那么訂單量也會隨之下滑。”
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的歐洲天然氣價格上升則進一步刺激了民眾需求。7月以來,德國市場天然氣、電費、木質顆粒、燃燒木頭(山毛櫸)等價格飆升。定居德國的Zoey對記者表示,15kg木質顆粒的價格從三個月前的4.0歐元快速上漲到目前的11.4歐元;1立方木頭的價格從90歐元直接漲到200歐元。
“這與德國市場特殊性有關。德國40%的家庭依靠天然氣取暖,而50%的天然氣來自于俄羅斯,北溪項目出現問題后,德國全網都在曬總價飆升的天然氣賬單,人們不得不提前儲備取暖能源。”Zoey坦言,德國政府已經號召民眾節省天然氣能源,但民眾擔心的是,寒冬真正到來時,會不會直接切斷天然氣。
報道顯示,丹麥海事局當地時間26日表示,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管道在該國海域出現天然氣泄漏,并要求船只遠離相關區域。此前,因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已無限期關閉,直至故障排除。
社交平臺上,法國、德國等地民眾對于項目重啟普遍呈現悲觀態度。實際上,歐洲市場電價也在市場波動中不斷上漲,但劉繼文表示這并沒有影響電暖氣、電熱毯等設備的出口。“受限于居住環境,用電仍是不少當地人除天然氣外唯一取暖方式。”
事實上,隨著歐元近日快速貶值,亞歐大陸兩端的外貿企業都有不小的壓力。有義烏家裝出口商曾對媒體透露,部分歐洲客戶已經提前預告了訂單減少。但取暖設備的熱銷,已經突破了歐洲電價和歐元貶值的影響,甚至仍不斷出現大額訂單。
“今年比較反常,往年客戶最晚在4月份就確認訂單了,因為他們緯度比較高,9月就開始冷了。但是今年直到現在還在下單,11月交貨客戶也能接受。”劉繼文介紹說,作為上游市場,其實他們早就感受到了取暖器需求上漲的趨勢,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公司整體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除了老客戶重復下單,新客戶的涌入也非常明顯。“今年很多取暖器訂單都不用寄樣品,都是直接下單,下得很急。不看樣品就下單,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像油汀這類可用于替代整個家庭供暖系統的家用取暖器銷量要遠遠大于小型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