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的海運費后,今年以來,海運費持續下降。有貨代公司表示,北美航線集裝箱價格已從去年的1.6萬跌至2400美元。
一般而言,三季度是全球海上集裝箱運輸的傳統旺季,但今年卻遭遇“旺季不旺”的罕見情況。一家外貿企業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期訂單同比去年已減少20%。
外貿市場正在經歷海運費下跌、部分船公司班次停航、歐美國家需求疲軟、出口訂單減少等狀況。
“不同船公司的價格不同?!?月27日,深圳一家貨代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先生介紹,一個40英尺的標準集裝箱發美國,“HPL的2000美元,EMC的2400美元,MSC的2400美元?!保ㄗⅲ篐PL、EMC、MSC分別是世界知名船公司赫伯羅特、長榮海運、地中海航運的簡稱)
另一家貨代公司的工作人員劉先生也表示,不同船公司的報價確有浮動,但整體都在3000美元左右,且有降價空間。
2400美元的集裝箱價格,相較去年可謂暴跌。“去年海運太瘋狂了,基本都在1萬美元以上,最高的時候到1.6萬、1.8萬美元?!标愊壬f。
Freightos波羅的海集裝箱運價指數(FBX)顯示,截至9月26日,FBX集裝箱海運價格平均為4029美元,較去年9月份的歷史高點,已下跌63.8%。其中,中國/遠東—北美西海岸航線運價較去年最高運價水平下跌85.7%。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9月23日最新一期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為2475.97點,較上期下降5.1%,已連續15周下跌。主要航線運價全數走跌,其中,波紅、南美、美東、美西航線跌幅較大,周跌幅分別為14.1%、12.2%、6.6%與4.9%。
↑上海航運交易所官網截圖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運費的價格仍高于疫情前。劉先生表示,疫情前集裝箱價格為1500美元上下。
海運費下跌后,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船公司。
據央視財經報道,不少船公司陸續開始停航,以改變供給過剩的局面。海運咨詢機構德魯里發布的數據顯示,從9月19日到10月23日的5周里,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洲-北歐和亞洲-地中海等主要航線總共750個預定航次中,取消了122個航次,取消率為16%。其中,全球三大航運聯盟陸續合計取消了101個航次。
專家:供需關系是影響海運費漲跌的主要原因
海運費下跌受到國外貨運需求走低、市場運力逐步恢復、歐美國家通脹率高企等多方面的影響。
9月29日,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海運費的漲跌主要是受供需關系影響。
“從供給方面來講,我們為降低運價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增加集裝箱,與海運公司簽訂長期協議等,來增加運力。另一方面,從需求側來講,由于歐美經濟相對逐步進入衰退,那么它釋放出的需求少了,貿易相對疲軟,在這種情況下需求也不旺,我國出口訂單減少,海運的業務也就出現回落。”白明認為,海運費下跌的背后是國際貿易需求下降所致,是因為國際市場疲軟,海運費才下降的,不是因為海運費下降,國際市場才疲軟。
上述廣州某港口管理人員周先生認為,去年海運費暴漲并不是真的運價上漲,是一種不理性的、特殊性的漲幅,“在去年和前年,我們有大量的集裝箱進入美國市場后回不來,全堆在那邊,所以造成了國內集裝箱的短缺和價格的上漲。今年海運費下跌,是一種自然的符合市場規律的回落?!?/span>
方正中期期貨研報稱,從運力供給端來看,全球集裝箱運力三季度同比增長3.9%,在最近7年中處于中等水平,由于需求不振,運力閑置率創近5年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