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方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主要港口綜合服務水平保持平穩,歐美主要港口在港時間增長。
12日晚,交通運輸部推送的《航運交易公報》顯示,4月,中國港口船舶平均在港時間、在泊時間分別為1.80天(上期1.78天)、1.07天(上期1.10天),與上期環比基本持平,優于其他11個國外主要港口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時間(3.30天、2.40天)。
其中上海港平均在港時間2.12天,同比下降34.0%。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平均在港時間較長,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在港時間分別為7.80天和6.98天。其他歐美港口平均在港時間也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紐約港和漢堡港船舶平均在港時間分別為3.88天和4.19天,同比分別增長67.2%和92.2%。
《航運交易公報》發布的今年一季度數據也顯示,中國主要港口綜合服務保持穩定高效,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船舶平均在港時間較長。
船舶在港時間是指船舶抵達港口待泊錨地到靠泊完成裝卸作業離開泊位之間的總時長。該指標集中體現了港口設施設備、引航、調度、裝卸、集疏運、口岸通關等綜合效率;船舶在泊時間是指船舶抵靠泊位進行裝卸作業到完成作業離開泊位的總時長。該指標主要反映了港口在泊期間的裝卸作業效率。
中國港口能力與供應鏈物流需求相對匹配。上海洋山港。攝影/章軻
4月全球主要港口遠洋干線國際集裝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時間。資料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目前,全球集裝箱吞吐量前20大港口中,中國占9席。“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各大集裝箱港口未現嚴重擁堵,高峰期船舶平均在港時間最長不到3天。”航運專家陳海萍說。
目前,我國沿海港口智慧化程度較高,已在廈門港、青島港、上海港、深圳港、日照港、天津港等8個港口建設了33個自動化碼頭,港口吞吐能力和效率明顯提升。
“中國港口在全球經濟貿易一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航運專家施秀芬表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成為海運連接度全球最高的國家。其中,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03萬標箱(TEU),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廣州港、青島港、天津港等均躋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