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海運業可謂冰火兩天。許多海外國家疫情嚴重,勞動力不足,港口集裝箱堆積如山;亞洲主要港口運輸繁忙,但經常受到缺箱和缺柜的困擾。集裝箱價格飆升,部分航線上漲近10倍,仍是一箱難求。
一段時間以來,在中國許多港口,集裝箱登記處周圍總是擠滿了等待的人。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主要港口出現了缺乏盒子和櫥柜的現象。據許多媒體報道,一些黃牛座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價格,一些航線可能無法獲得3000美元的集裝箱。也有大量的制造商因缺乏盒子而感到不安。寧波一家工藝品制造商的倉庫里裝滿了尚未運輸的產品,總量為1000立方米。
寧波某進出口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林麗萍:這是我們德國電視購物的客人。20個集裝箱從2020年11月初開始全部離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船期。
企業的焦慮不斷提高集裝箱的銷售價格。2020年上半年,20英尺小箱價格1600美元,現在漲到3600美元,而熱門40英尺箱價格漲到5950美元,全部翻倍,創歷史新高。
不同于中國的一箱難找,新西蘭的奧克蘭港集裝箱空箱積壓嚴重。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為了存放不能運輸的空集裝箱,他們找到了5個新的堆場,最多有近6000個空集裝箱留在奧克蘭。
中遠航運集團(新西蘭)有限公司 運營總監 馬克斯科特:新西蘭所有航運公司集裝箱積壓嚴重,是正常情況的兩倍。
數據顯示,美國加州有1萬至1.5萬個集裝箱。在英國菲利克斯托港,集裝箱已經從港口蔓延到周邊郊區。澳大利亞各港口有5萬多個空集裝箱。目前,世界上一些重要港口的空箱堆積量是正常水平的三倍。
·吉安內塔:我們發現北美和歐洲有空集裝箱,澳大利亞和更多地方的空集裝箱也在等待運回。
中集團董事長 麥伯良:全球運營的集裝箱有4000多萬個,我們一個月生產40萬個,那一年生產500萬個。如果盒子回不來,你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海運行業漲價潮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海外疫情嚴重、蘇伊士運河堵塞等。
在廣州一家電企業的智能車間,工人們全力以赴制作電視機,送往歐美。現在企業的出口訂單已經安排到兩個月了,但企業物流的負責人并不高興。
廣東某公司物資管理部副部長 龍輝:國內現在目前貨柜(集裝箱)資源是非常緊張的,我們訂艙也是非常困難的,這樣會影響我正常生產的運行。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各國貿易需求大增,由于中國疫情的有效控制,在全球產業鏈中,中國制造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貿易貨物進出口總值比2020年同期增長28.5比2019年同期增長%21.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丁一凡 :大量貨物從中國流向海外,說明中國的生產能力特別強。現在,在疫情中期,我們可以期待的是中國制造。
雖然蘇伊士運河堵塞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但其后續影響已經消失。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效應,導致運期混亂、港口擁堵的現象正在世界各地上演。新西蘭奧克蘭港外錨地有時有10多艘集裝箱船等待進港裝卸貨物,平均延誤8-10天。
新西蘭奧克蘭港發言人 馬特波爾:疫情下進口需求強勁增長導致裝卸量大幅增加。我們人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裝卸的需要。
目前,美國10個最繁忙的港口中,至少有7個經常面臨擁堵。在東南亞、歐洲等主要港口,船只等待靠泊一周以上。
德魯里航運咨詢公司顧問 西蒙希尼:這無疑是一場全球供應鏈危機。我們認為它將持續到第四季度,并可能持續到今年年底。
船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威脅著海員的健康。馬士基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公司,30%的船員來自印度。印度新冠肺炎疫情的二次爆發對公司業務造成了巨大影響。
馬士基集團海事關系主管 佩德森:如果船員的禁令從幾周擴展到幾個月,將給我們的行業帶來挑戰。
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船員供應國之一,世界上15%的海員來自印度。最近印度疫情爆發,促使一些港口限制來印度的船員和船只。
目前,90%的世界貿易運輸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海運不暢將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破壞性影響。為此,中國采取了多項措施疏通全球貿易動脈。
是福建廈門的一家集裝箱制造企業。每三分鐘就有一個集裝箱完成組裝和離線。焊工最忙的時候,一個月有4000多個40英尺的集裝箱。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裝箱生產國,制造業超過世界96%干貨集裝箱和100%為了應對一箱難求的困境,中國集裝箱制造企業正在加班生產集裝箱。
CEO 麥伯良:我們將每月的供應量從20萬箱增加到40萬箱。
與此同時,主要港口也在積極爭取航空箱的回流。最近,一艘滿載標準箱的貨船慢慢靠近寧波港。與過去不同的是,1300多個集裝箱是空箱。船舶靠岸后,這些空箱將優先卸載并送往全國。
康樹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際貨運代理分會會長:從中國運往美國的集裝箱過去平均運費為2000美元。現在漲到2萬美元甚至更高,中間有10倍的利潤率。即使運費成本很高,運費的利潤率也可以覆蓋其空箱返程成本,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努力調整海外空箱。
在海運不暢的背景下,中歐班列最近成為海外貿易運輸的熱點。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滿洲里和綏芬河港的中歐班列同比增長65.8%和65.4%。
浙江某外貿企業負責人 殷國鋒:現在中歐班列和海運費差不到1000美元,大家都會去中歐班列。貨越快出去,資金越少。
中歐貨運列車、航空貨運、集裝箱鐵路水路聯運等措施為中國對外貿易開辟了新出路。然而,面對巨大的海運需求,這些措施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