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巴基斯坦預警!
近日,有不少做巴基斯坦市場的外貿人遇到了一個相同的情況:買家表示銀行沒有美元了,只能做L/C 180 days。
這是真的嗎?買家該不會想鉆信用證不符點的空子而坑掉貨款吧!半年之后,供應商會不會貨款兩空?
首先,巴基斯坦外匯短缺,該消息屬實。
巴基斯坦央行1月23日文件,建議進口商可以將其付款期限延長至180天(或更長)。
巴基斯坦即將違約?銀行今日拒絕信用證
“已開立的信用證付款未被清算,根據合同訂購的貨物無法從港口清關,因為文件未被銀行收回,這意味著我們已經違約了。”
福步網友反饋:去年9月的巴基斯坦即期信用證付款尚未收到貨款
活久見,這種賬期都出現了!
巴基斯坦央行近日表示,大量裝滿進口貨物的集裝箱堆積在卡拉奇港口,因為當地買家無法從銀行拿到用以支付貨款的美元。
最新消息顯示,巴基斯坦的外匯儲備創下30.9億美元,是1998年以來最低,只能滿足18天的進口需求。對于一個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這簡直是一道催命符。
早在去年10月,穆迪分析公司宣布將巴基斯坦聯合銀行有限公司(ABL)、哈比卜銀行(HBL)、MCB銀行(MCB)、巴基斯坦國家銀行(NBP)和聯合銀行有限公司(UBL)的長期存款評級已從B3下調到Caa1,穆迪還將這些銀行的長期外匯交易對手風險評級(CRR)從B3下調至Caa1。
(caa1表示評級對象屬于劣質債券,有可能違約,或現在就存在危及本息安全的因素。)
穆迪在聲明中表示,評級結果反映了巴基斯坦政府對銀行的支持能力下降,這是2022年6月巴基斯坦洪水以來,該國經濟前景惡化、政府流動性和外部脆弱性風險、債務可持續性風險提高所導致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貿然答應巴基斯坦客戶的L/C 180 days付款條件,風險極高。因為誰也不知道半年后這個國家會走到哪一步。經濟學家甚至警告,巴基斯坦有可能會步斯里蘭卡破產的后塵。
其實一般來說,信用證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支付方式,考評的是銀行信用,是獨立于合同之外的單獨的單據買賣,與實際貨物無關,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規定的相符,開證行就必須對受益人兌現付款承諾。所以對于發達國家、知名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安全性還是較高的。
但是對于部分商業信用較差的銀行(甚至是國家),信用證基本沒啥“信用”。甚至有些銀行會與進口商串通,以不符點為借口拒付貨款。
這種“騷操作”在巴基斯坦的鄰居孟加拉那里頗多。當地銀行有種思維習慣是,認為這種做法是正常的慣例,維護了客戶的利益,UCP600的規定對他們沒有約束力。
所以再次提醒外貿人,在商言商,不要因為“巴鐵情懷”或“老客戶”而對高風險訂單網開一面。
面對巴基斯坦老客戶的遠期信用證要求,可以考慮:
1.盡量縮短賬期,最好做即期信用證。(考慮到買家的接受程度,可以在報價上有所差異)
2.與客戶討論假遠期信用證的可能性,即進出口雙方簽訂貿易合同中規定了即期付款條件,但進口方開立信用證要求出口方發運貨物后提交遠期匯票和單據,同時在信用證上注明該遠期匯票可即期議付,由開證行或償付行對遠期匯票進行貼現,對出口方進行即期付款,且到期由進口方支付貼現費用和貼現利息的一種比較靈活的信用證結算形式。
3.討論其他付款方式,或投保中信保。
當地時間2月3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對媒體表示,巴政府正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開展貸款救助計劃第九次審查談判,以緩解巴基斯坦面臨的嚴峻金融及財政危機。
謝里夫說:“我們(巴基斯坦)的經濟狀況是難以想象的。就如你所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代表團目前在巴基斯坦,正讓我們的日子很難過。”
據巴基斯坦國家統計局數據,自2022年6月以來,巴基斯坦年通貨膨脹率長期超過20%,2023年1月數據高達27.6%,是48年來最高值。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巴基斯坦在未來兩年內面臨的五大主要風險為債務危機、持續或迅速的通貨膨脹、社會政治不穩定、網絡安全措施失效以及數字權力的集中和壟斷。其他風險還有,生活成本、恐怖襲擊、生態破壞等。
報告指出,巴基斯坦是規模較大的新興市場中違約風險較高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還包括阿根廷、埃及、加納、肯尼亞、突尼斯和土耳其。
今年出貨,請務必注意風控,小心為上,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