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大宗商品市場情緒低迷,商品價格集體回調。
大宗商品再遇“黑色星期一”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一波三折,多數品種呈下挫趨勢。美聯儲日前大幅加息引發劇烈反應,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也在升溫。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復等因素,市場對于需求好轉的預期也不斷弱化,往年趁低價囤貨賭行情的投機需求降溫,整體市場出現了淡季更淡的特點。
在此背景下,本周一,PVC、鋼材、玻璃等品種出現了不斷新低的走勢。玻璃、焦煤、螺紋、純堿、棉花等跌超3%,其中螺紋、玻璃、棉花等多品種創階段性新低。
海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石頭認為,美元指數目前已達到高點,中長期看將對大宗商品產生壓制作用。原油和農產品受到全球商品供應鏈變化的影響,尤其是俄烏沖突導致供給端緊縮,見頂和下跌的時間要更晚一點。
有專家認為,只要油價和農產品板塊沒有明顯的下跌趨勢,大宗商品就很難出現拐點。
有企業利潤跌近90%
大宗商品玻璃遲遲沒有出現庫存顯著去化,即將迎來淡季累庫。已有相關企業利潤下降近90%。
金晶科技是國內外為數不多掌握TCO導電膜玻璃技術且能量產的企業之一。近日,該公司發布業績公告,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4978.96萬元,同比下降89.29%;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4.15億元,同比下降66.73%。
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9.58億元,同比上漲12.08%;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6.83億元,同比上漲11.63%。報告期內,公司浮法玻璃類產品同比銷售價格下滑以及原、燃料成本上升。
當前玻璃自身矛盾則在于供應高位而需求落實持續不及預期的不匹配格局中。
期貨分析師張凌璐表示,盡管下半年以來玻璃產線放水冷修數量不斷增加,但當前行業日熔量仍處于16.56萬噸的高位,雖然同比有所回落,但其絕對水平處于除2021年之外的最高位。而需求端則長期面臨疫情反復、產銷無法長期維持高位、旺季需求多次落空等干擾。
時至10月底,玻璃需求端將再次面臨北方樓盤臨近停工、銀十旺季再度落空等多方面影響,企業庫存長期處于同比最高位。
張凌璐認為,后期玻璃走勢能否反轉,主要看供給端,另一方面,看行業庫存。當前玻璃企業庫存處于同比最高狀態,且高出往年同期幅度達到62%。后期企業庫存何時去化至同期合理水平,對玻璃價格走勢將產生關鍵影響。
齊盛期貨分析師孫一鳴表示,整體來看,今年訂單確實不夠充足,9月后市場環比有好轉,但增量極其有限。沙河玻璃網顯示,加工企業8—9月訂單略有好轉,但10月訂單不佳。今年旺季訂單較往年下降50%。
需求走弱,大宗商品難言樂觀
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與經濟周期高度相關,在經濟衰退環境下,全球總需求下降帶動商品需求持續走弱,大宗商品往往表現較差。
近一個月以來,國內大宗商品的回落也跟需求走弱有關。
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劉順昌表示,當前,全球經濟衰退信號再現,高通脹下,美聯儲持續加息,高通脹和高利率對總需求的負反饋正在加速,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端承壓,且壓力不斷增大。
后期在美國經濟由衰退預期進入現實過程中,對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的沖擊將加大。
伴隨歐洲和美國經濟衰退壓力的不斷增強,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傳導也在加大,疊加國內房地產和疫情防控等因素,需求走弱在預期之內。大宗商品內不同板塊間走勢略有不同來自品種供應端的差異。
歐美央行加息和經濟衰退是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在此背景之下,股市和商品都將長期承壓。
大宗商品未來走勢如何?對國內會產生哪些影響?
在劉順昌看來,未來大宗商品走勢依然會受到需求端的持續利空影響。需要關注的是,不同品種供應端的差異,有供應超預期下降的品種或相對抗跌。
也有其他專家表示,要警惕美國快速升息的溢出效應,維護來之不易的穩增長、保供穩價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