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HSBC)周四發布的一項分析稱,由于運力過剩和需求下降,集裝箱運輸正進入一個下降周期,這將導致未來兩年內承運人利潤下降80%以上。
在一份行業研究報告中,匯豐銀行稱市場低迷“不可避免”,可能會在2024年觸底,利潤將比2022年的峰值下降80%以上。
該銀行表示,有趣的是,航運公司是否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其指出大約十年前,航運公司帶來的嚴重運力過剩導致價格戰和巨額虧損。
“有跡象表明,由于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現貨運價可能迅速降至疫情前的水平。”匯豐銀行研究主管表示。
然而,合同運價仍將處于比疫情前更高的水平,幾個月來一直在穩步下降的現貨運價也不會突破底線。匯豐銀行稱,原因是集裝箱班輪公司將在運力管理方面施加約束。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該行業將保持盈利,而非疫情前的虧損。”
在船公司上半年盈利創紀錄后,集裝箱航運業正享受著有史以來最高的盈利水平。德魯里上半年曾預測,2022年集裝箱航運業的營業利潤將達到3000億美元。但自今年年初以來,現貨運價已經從2021年的創紀錄高位急劇下降。
此外,匯豐銀行預計,2022年全球集裝箱運量將下降2%,2023年將下降3%,然后在2024年將恢復2.5%。該銀行預計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活躍運力將分別增長6.2%、6.5%和8%,班輪運營商利潤將觸底。
截至6月底,集裝箱船訂單占全球船隊總量的近27%,為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訂單總運力為660萬TEU。盡管西方主要市場面臨巨大的經濟不確定性,但大多數船舶將在未來兩年內交付。
在與分析師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航運公司都指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信號,包括歐洲和美國的通脹和利率上漲,以及美國對進口商品的相關穩定的需求,這些信號給班輪運輸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然而,歐洲的需求惡化比美國更為明顯。歐盟7月份的通脹率達到9.8%,為25年來的最高水平,而消費者支出的下降推動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庫存增加。
今年上半年,從歐洲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集裝箱進口中可以看出需求放緩。根據集裝箱貿易統計局(CTS)的最新數據,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歐洲今年上半年從中國的進口量為384萬TEU,下降了近5%,其中2022年1月是實現同比增長的最后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