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就有平臺發布報告稱,船公司正采取更激進的空航策略來應對需求的下降。并表示:“隨著海運現貨價格直線下降以及集裝箱需求同比下降,承運人已采取行動保護盈利能力。”報告稱,航運公司將采用“其他策略”,包括更緩慢的航行,以支撐運費并減輕燃料成本飆升的影響。
具體來看,根據德魯里本期發布最新數據,接下來的5周(第29-33周)里全球三大航運聯盟陸續合計取消了61個航次。其中取消航次最多的是THE聯盟都達到23.5個航次;2M聯盟達到20個航次,最少的海洋聯盟取消17.5個航次;
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洲-北歐和亞洲-地中海等主要航線總共758個預定航次中,在第29周至39周之間取消了76個航次,取消率為10%。根據德魯里本期數據,在此期間,71%的空航將發生在跨太平洋東向貿易航線中,主要是前往美國西海岸。
不過上周四,德國港口工會發動的罷工和北歐其他主要港口法人擁堵,正在減緩運價的下降,WCI的上海至鹿特丹運價為9182美元/FEU,周減1%;FBX指數亞洲至北歐運價為10393美元/FEU,周減0.7%,都屬于微減狀態。
德國漢堡港、不來梅港和威廉港12000名碼頭工人的48小時罷工導致港口癱瘓,也加劇了西北歐港口本已長期存在的擁堵,在罷工之前,漢堡港就有等待長達兩周時間才能靠泊的現象。
WCI最新數據顯示,上海至洛杉磯的現貨運價為7480美元/FEU,周跌1%,年減23%;上海至紐約的現貨運價10164美元/FEU,基本與上期運價持平。而FBX數據顯示,亞洲-美西現貨運價7234美元/FEU,周跌2%,亞洲-美東現貨運價8233美元/FEU,周漲1%,主要是因美東港口擁堵加劇,目前紐約-新澤西港船舶候港時間超過20天,薩凡納港候港時間要10到20天。
港口持續擁堵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高庫存讓碼頭外存儲空間已耗盡。Freightos研究主管Judah Levine表示:“由于貨架和倉庫已滿,目前購買需求下降會加劇擁堵,因為無法銷售出去的進口貨物會長時間滯留在港口堆場或鐵路樞紐。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解。對于擁堵和運價而言,下降的過程可能是緩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