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消費需求上漲,加上新冠疫情期間卡車司機和倉庫工人短缺,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在美國港口滯留,洛杉磯港和長灘港首當其沖。港口擁堵的現狀不僅嚴重影響了上下游公司,也對全美物流鏈帶來了壓力。奇怪的是,美國十大港口之一奧克蘭港在最近幾個月卻遭遇了連續吞吐量下降的尷尬現象,與僅600公里以南、擁堵不堪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形成鮮明對比。
奧克蘭港口官員表示,10月份奧克蘭港集裝箱進口量同比下降14%,出口量同比下降27%,船舶數量更是比上一年下挫43%。業內人士表示,通常,很多往返亞洲和美國西海岸的海運船只會先停靠位于南加州的長灘港或洛杉磯港,之后北上奧克蘭港,最后再返程。
但是,由于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最近幾個月出現的擁堵,船只日程延誤,在出港之后不得不放棄停靠奧克蘭港,而是直接返回亞洲。這造成了奧克蘭港出人意料的冷清局面。
美國某物流公司首席執行官 劉楊:現在有差不多50%的貨柜都沒辦法及時送到倉庫,造成了我們在人員安排、客戶的發貨需求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延遲。
美國碼頭大量集裝箱積壓的后果之一是商家們的成本壓力增大。在年底購物季期間,由于擔心商品不能按時到達,許多商家被迫布局更多的庫存,提前囤積在倉庫,這讓商家的資金成本直線上升。
美國某物流公司首席執行官 劉楊:有一些公司采用了成本更高的空運,把貨物運送到美國進行銷售。另外他們也在考慮通過其他的港口,比如奧克蘭港、休斯敦港,或者去美東。但是去這些碼頭的班船也減少了很多,對于他們來講,會承擔更多的成本,其實也反向推高了美國的通貨膨脹。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現在美國多個碼頭開啟了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的無休運轉模式,但硬傷還是在于基礎設施不夠。車架、運輸卡車以及卡車司機的缺口,都使得供應鏈問題暫時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加上碼頭工會的勞資談判即將上演,2022年,美國的碼頭可能還會出現持續擁堵的現象。
注:信息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