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近日報道稱,今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在對美國長灘港采取了類似措施后,他計劃讓美國洛杉磯港實行全天候運營。這2個港口占到了進入美國的集裝箱總量近40%。隨著節日季來臨,延長港口運營時間是為了應對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并幫助緩解不斷積壓的集裝箱。這些集裝箱已經沿海岸線一直到圣迭戈。
美國港口的貨物積壓不僅加劇了人們對通脹上升的擔憂,還使人們重新關注海上航運業在全球經濟中的關鍵作用。
報道稱,鑒于世界上90%的商品要穿越大洋抵達目的地,海上航運業的重要性不能低估。歷史上,控制全球航道一直是經濟和軍事治國的中心目標。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維持可靠的對世界航道的使用權一直被認為是國家實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1616年,英國政治家沃爾特·雷利爵士宣稱:“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財富,最終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幾個世紀后,19世紀最杰出的美國海軍戰略家之一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也附和這一觀點。馬漢在他1890年撰寫的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年至1783年》中指出,國家的偉大與對世界海洋的控制權直接相關,和平時期享有商業優勢,戰爭時期具有戰略優勢。馬漢特別強調了咽喉要道、補給站、運河和海港等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日益增加的海運港口,中國還是航運設備的主要制造國,2020年,中國生產了全世界96%的海運集裝箱、80%的港口機械,獲得了全世界48%的造船訂單。美國海軍情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擁有世界上第2大商業運輸船隊。
報道稱,過去10年里,中國在商業海上領域的優勢簡直是全方位的。然而,對中國來說,這一情況不是偶然發生的結果,而是謹慎戰略規劃的結果。
一個新經濟戰略
2013年,中國首次宣布了“一帶一路”倡議計劃。這項跨越3大洲、涵蓋近60個國家的數萬億美元投資戰略旨在加強地區互聯互通與合作,同時將中國定位為地區貿易路線的核心。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延續了類似于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方法,后者在二戰后刺激了西歐的經濟重建,還深化了經濟關系,使歐洲更接近美國的利益圈。
“一帶一路”倡議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一個組成部分是陸上經濟帶,旨在通過在中亞內陸國家各地修建公路、鐵路網絡、天然氣管道、煉油廠、發電廠、礦山和工業園區,促進貨物進入中國大陸和從中國大陸出口。第二個組成部分是海上通路,即建設一連串港口和海洋走廊,通過水路將貿易引向中國大陸和從中國大陸輸出。在實施海上通路戰略的過程中,中國表現出對船運港口所有權的興趣越來越大。然而,這種興趣不僅限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且還延伸到了全球。
中國對全球海運港口的投資
目前,中國擁有的海運港口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世界上10個最繁忙港口中,中國有7個。除了積累了大量的國內航運基礎設施,中國還在大約63個國家擁有100多個港口。中國80%以上的海外港口碼頭歸3大碼頭運營商所有: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招商局集團和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前2家公司是國有企業,而長江和記是總部設在中國香港、與中國大陸關系密切的私營企業。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指出,從2010年到2018年,中國對航運業的總投資達1320億美元。
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中國港口擴張的主要例子包括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的租約、巴基斯坦瓜德爾港的租約以及對吉布提港3.5億美元的投資。吉布提還是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的所在地,該基地位于亞丁灣和紅海之間一個重要的戰略咽喉要道附近。
2018年,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在埃及蘇赫納港一個港口碼頭進行建設。該港口靠近另一個重要的貿易咽喉要道——蘇伊士運河。政策分析人士稱,這些進展是“珍珠鏈戰略”的一部分。
據估計,在歐洲和地中海地區,中國現在控制著將近十分之一的港口容量。這方面的例子包括法國的勒阿弗爾港和敦刻爾克港、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和布魯日港、西班牙的諾特姆港、意大利的瓦多港、土耳其的昆波特港和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
在南美,中國也在通過獲得港口的所有權來擴大影響力。2015年,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向古巴提供1.2億美元貸款,幫助其第2大港口圣地亞哥實現現代化。2017年,中國招商局集團收購了巴西最大港口——巴拉那瓜港90%的股份。2019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與火山礦業集團簽署了一項價值2.25億美元的協議,以獲得秘魯錢凱港60%的股份。在薩爾瓦多,據說政府將在2022年對拉烏尼翁港進行私有化,估計會交給中國管理。還有報道稱,中國參與了巴哈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拿馬、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的港口項目。
對美國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美國也一直是中國港口投資的地點。2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5個港口持有股份。然而,這2家公司都沒有獲得實際的多數股權,也沒有完全運營這些美國港口。其中2個港口涉及中國招商局集團購買的一家法國公司在得克薩斯州和南佛羅里達州2個港口的少數股份。剩下的3個港口(西雅圖、洛杉磯和長灘)部分歸中遠公司所有。然而,特朗普政府2019年要求中國放棄其在長灘港的股份。
報道評論稱,中國在海上航運業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可能是抓住了美國和其他競爭對手前進時的薄弱環節。正最近美國港口積壓了大量集裝箱,這清楚地提醒人們美國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而展望未來,后果可能更為嚴重。
注:來源:吾愛航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