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11場發布會,介紹“守國門、促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海關力量”有關情況。
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表示,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一些進口危險品在口岸積壓,疊加高溫天氣,安全生產風險上升。對此,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開展了“口岸危險品綜合治理”百日專項行動,清理因疫情積壓在口岸的危險品2400多批,查發偽瞞報1600多批,行政處罰案件立案500多起,危險品整體通關時間壓縮60%以上,保障了口岸安全穩定運行。
孫玉寧介紹,隨著經濟加快復蘇和恢復,危險品進出口增量明顯,同時口岸危險品還存在“涉危不報”“高危低報”“多危少報”等違法問題禁而未絕,對海關安全、有效監管提出了嚴峻考驗。今年要主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要把專項行動中形成的好經驗和做法固化下來,作為常態化的治理措施,防止口岸滯留現象反彈,保持打擊偽瞞報的高壓態勢,讓守法者便利通暢,讓違法者寸步難行。同時,提升危險品進出境監管效能,深化危險品監管檢驗模式改革,目前已經在上海等五個口岸開展試點,近期將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向全國推廣。
具體講,就是做好口岸危險品綜合治理工作的同時,還要聚焦口岸的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食品安全、執法作業安全和實驗室安全等重點領域,要反復抓、抓反復,持續做好安全風險隱患的排查、排序和排除工作,堅持預防為主,守牢安全底線和監管紅線。